信息技术赋能财经教育创新——“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项目协作组第六次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新文科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财经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财经类专业建设亟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新换代。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了“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项目,并成立了由20位来自全国19所高校的教师组成的项目协作组,以助力高校“新财经”专业建设。该项目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本着“分层建设、需求导向、交叉融合”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系统讨论的基础上对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梳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新文科背景下面向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研究报告》,力求为信息技术赋能财经教育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撑。
为了总结前期工作,推进项目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材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2022年7月3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项目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作组组长、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杜小勇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计算机分社韩飞社长,以及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等近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由协作组秘书、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许伟教授主持。杜小勇教授首先对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成员及相关老师的努力与付出表示感谢。在一年半时间里,项目组共召开了6次会议,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确保高质量地编写与出版9门课程的教材。接着,杜小勇教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组织形式上,为了促进教材编写,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议在协作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吸收更多的学校加入;二是继续深化研究工作,结合教材编写与新文科实践,对相关课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索、思考和研究,形成一批研究论文。
韩飞社长在随后的发言中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教材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国家的发展需求。目前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基础,期望老师们不断打磨教材内容,编写出集系统性、融合性和开创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的教材,为今后争取国家相关教材奖项打好基础。二是课程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建设好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使教材编写理念落地。这里的课程资源可以是电子教案、微视频、习题、在线实验,也可以是慕课;建设课程资源可以采用协同共建的形式。三是在运行机制方面,项目目前所采用的多校联合教研的方式,非常适合依托虚拟教研室来开展工作,后面有机会可以争取相关的虚拟教研室项目,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四是这是一个开放性项目,除研究报告、教材外,还可以有更多持续性的产出,如吸引相关企业参加,进行产教融合实践;开展更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成果等。
接下来,是会议的主要环节——相关课程教材建设情况介绍。东北财经大学徐健、中央财经大学朱建明、南京财经大学李树青、浙江财经大学陈远高、东北财经大学王庆全、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许伟、西南财经大学王宇、对外经贸大学曹淑艳、山东大学郝兴伟等老师,从编写理念、编写内容、编写进展等方面分别对Python程序设计与数据分析、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与金融、金融科技、商务智能、流程管理与流程自动化等课程教材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各位老师结合新文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了教材的定位、编写思路,强调财经问题、财经场景和财经实践,并特别突出了信息技术与财经教育的融合和双向赋能。此外,山东财经大学韩作生、林培光,上海财经大学韩冬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大卫、刘雅琦,江西财经大学沈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肖会敏,辽宁大学宋宝燕、潘宏,东北财经大学张婧,浙江工商大学杨柏林,西安财经大学王刚等老师也对教材编写等工作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设和意见。最后,杜小勇教授做了会议总结。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赋能财经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助力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素质财经人才,正是本项目的目标所在。本次会议作为“面向新财经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项目协作组系列会议中的一次重要的阶段性会议,总结了前期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后期教材建设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